手机版 万无一失网
正因为如此,他们把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,都推给宗教了[10]。
人是什么?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和价值?人的尊严何在?这正是儒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。一方面,它崇尚人的权利、意志、自由、理性而反对任何外在的权威。
一般而言,人文指人类的文化创造,这种文化创造是人生价值所在,也是社会文明之所止。另一方面,它提倡人的主体性、自我意识而否定自然界有任何价值。所谓生态伦理,就是承认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生命联系,人对自然界的万物有一种道德责任和义务,要尊重一切生命的价值,与之和谐相处。从早期的认识你自己开始,就隐含着人与自然分离的倾向,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,人的价值得到空前的提倡,人成为真正的主体。[2] 这就进一步发展了儒家的主体性学说,进一步提高了人的地位。
人者仁也,仁是人的存在本质,是人的德性的全体,其他各德都是仁的不同方面的作用和表现。张载说: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因此可以说,人是自然界内在价值和内在目的的实现原则。就是说,人,且只有人,才是实现天道的主体。孔子的人性学说则与天道有关。儒家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这里。
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爱物之说,但他的一系列言行已经说明了这一点。人是目的,不是工具,要把人当目的去对待,不能当作工具去使用。
这又是孔子智慧中最值得重视的地方。其实,仁不只是一种社会伦理,所谓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的黄金规则并不是仁的全部内容。人不是与自然界相对立的以自我意识为标志的主体,而是与自然界相统一的以仁心仁性为标志的主体。正好相反,它弘扬了人的主体作用。
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存在本质或内在德性。这不是因为他说了孔子的好话,能激发中国人的自尊心,而是因为,他看到当前人类的问题所在,从文化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。人与自然何者是主体 孔子和孔子以后的儒家认为,人的仁性是由天赋予的,但又是在后天实践中完成的。[6] 这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弘扬。
人的价值就在于实现仁。而仁的根本含义就是爱人、尊重人。
但是,二者有很大区别,其最大的区别是,孔子对天即自然界有一种很深的敬畏,并且认为,人与天即自然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,人类要在实践活动中做到知天命。人文体现了人的价值,是社会文明之所止。
在孔子和儒家看来,没有比天即自然界更高的存在,没有超自然的神灵(上帝),自然界就是人类的上帝。[1] 这真是一个远见卓识。人类的一切文明和精神成果都是在自然界这一母体中创造出来的,不是靠自己的自我意识创造出来的。我相信,这一学说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必将作出贡献。这种生命创造还有更重要的价值意义,即自然界是有内在价值、内在目的的,其最高价值是天道、天德,其最高目的是善。后儒所谓孔颜之乐、吾与点也就是好学、闻道、践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生命和谐。
这是人类自己的事情,不能靠别的什么力量来解决。只有自然界是永恒的、无限的,人则是有生有死的。
真正说来,人与自然界共同构成主体,成为互动的过程。[2] 这里明确提出了生的哲学,说明天是有时间、空间意义的,其根本作用就是生即生命创造。
这说明孔子是很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。天以生为心,人以仁为心,弘道就是践仁。
这时,只有这时,人与自身、人与人、人与自然不再是处于对立和冲突之中,而是处于生命畅遂的和谐统一之中,从而享受到人生的最大乐趣。这里所说的人文,与今日从西方接受过来的人文主义既有一致的一面,又有不一致的一面,不可一概而论。孔子有富民的政治理想,有少者怀之,老者安之的社会理想,但就个人的终极关怀而言,他并不以战胜自然、征服自然从而享受最大的物质利益为人生的最大快乐,而是以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为最大快乐。这是孔子智慧中题中应有之义。
后来的儒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学说,建立了中国的深层生态学。他的仁学就是关于人的问题的伟大学说。
天即自然界是生命整体,其根本功能和作用是生命创造。人文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有关人性的问题。
这就是后世人所总结的天人合一论。孔子十分重视人的问题,重视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。
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界,并不意味着抹杀人的主体性,抹杀人文精神。[1] 见《中华读书报》2003年4月16日,胡祖尧文。这同后儒所说的为天地立心(张载语)是同样的意思。如果孔子真的没有性与天道的思想,子贡何以提出性与天道的问题呢?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忠实于老师的一位学生,也是最信奉老师思想的一位学生,如果老师没有这种思想,他是不会提出这个问题的。
后来的宋儒对此有很好的体会和解释。另一方面又说,天就是苍苍者,苍苍者则是形而下者,有空间、时间义。
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也。天即自然界作为包括形上、形下而为一的整体即全体,就是宋儒所说的道体流行或与道为体,是形上、形下浑然一体的,也是生生不息的。
因为孔子的智慧都是在文章即日常语言中表述的,其中的形而上的意义却超出了语言本身,需要人们在实践中去默识、去体认,正如孔子所说,下学而上达。这里所说的道,既是人道,也是天道,是天人合一之道。
Copyright (c) 2018-现在 XML地图html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. 三、知天命与畏天命之说 1、何谓天命 天命是自然界生道之授于人者,是天所赋予人的神圣使命,是无形的命令。SMS接码-实卡接码平台 企业网站源码 pbootcms教程 八戒站长 空间域名 海纳吧 三合一建站 多城市分站1